奈格颱風持續影響影響台灣,其中新北烏來就受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,導致山區往大羅蘭方向道路在今清晨發生坍方並封閉,影響近20戶民眾出入。新北工務局表示,養工處搶災廠商已在今上午9時30分到場做搶通作業,預計最快今晚可以搶通。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第20號颱風「尼莎」生成。(圖/翻攝自NOAA)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立準氣象/丁雅芳報導

台灣東南方的1個熱帶低壓,正在往西前進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

氣象局持續在今(30)日11時20分發布豪雨特報。(圖/翻攝自氣象局)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活中心/林昀萱報導

共伴效應挾雨彈,7縣市大雨特報。(圖/翻攝自中央氣象局)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立準氣象/藍詩孟報導

熱帶擾動恐生成颱風和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,將水氣帶往台灣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天氣小觀:共伴效應將結束,今起太平洋高壓增強,東南風+卡努外圍偏南風-中南部降雨 由於前兩天至今驚奇的(類)共伴效應,因此先來講講這次的共伴效應: 卡努颱風形成後,登陸呂宋島往西移入南海, 昨天台北陽明山區和宜蘭大同山區出現經驚人500毫米新定義的超大豪雨標準, 這威力差不多是共伴效應威力了,而昨天的整個環境場也差不多共伴環境, 首先卡努颱風位於南方,太平洋高壓勢力縮減到台灣東方,共伴兩條件達成, 再來看西風槽位於北方,雖然還不夠深, 但南颱風、北西風槽、東太平洋高壓的三大共伴條件已經很接近了, 就差西風槽再深一點就會完全共伴...情況將更恐怖。 廣義來看,這次的類共伴已經可以當作共伴效應了, (南方)擾動熱低增強為卡努颱風過程的東南方 與 (北方)大陸冷高壓南下過程的東北風 兩者輻合後,東南方與東北風會合後,很穩定的"深入北台灣(含宜蘭)內陸" 因此, 除宜蘭大同山區外,竟也在台北基隆河谷形成滯留雨帶, 讓汐止南港雨量飆升到大豪雨,可見類共伴威力。 之後, 當熱低增強為卡努颱風後,東南風加強,共伴的幅合場轉移到陽明山區, 陽明山地區竹子湖、擎天崗等地降雨當仁不讓的飆破500毫米的新超大豪雨, 根本是小琳恩颱風了。 宜蘭更不用說,因為地形接水,只要東北風進來什麼都能輕易豪大雨, 在哪共伴沒差了,歷史上有太多紀錄了。 共伴效應是台灣驚人降雨之一,標準共伴的威力,用個比喻 西風槽打通一條大雲河、太平洋高壓扮演將河道截彎取直的導引師、 最重要的颱風就是電動馬達,源源不絕的打水。 尤其在關鍵位置,注水的位置就是共伴最強烈的地方。 而這位置可以距離颱風很遠,颱風只需在遠處負責打水,竟能令當地豪雨不斷。 台灣有兩大致災型降雨:颱風、梅雨, 若再加上西南氣流和東北季風後,則可分為四種驚人情況的降雨: 颱風、梅雨、西南氣流、共伴效應, 共伴效應就是取颱風+東北季風的組合,以四季最強降雨來看: 春季最強降雨:梅雨+西南氣流 夏季最強降雨:颱風+西南氣流 秋季最強降雨:颱風+東北季風 冬季最強降雨:西風南支槽+東北季風 雖然冬季的異常降雨強度一般比不春、夏、秋,但異常降雨也是十分驚人, 尤其近年暖化,北海岸冬季曾出現單月累積總雨量破2000毫米的驚人紀錄。 而暖化也使颱風、西南氣流和梅雨的降水量增加, 氣象局統計最強的梅雨:2006年69水災, 阿里山四日內總累積降雨突破1600毫米,其中單日降雨811.5毫米。 氣象局統計最強的颱風+西南氣流雨:眾所皆知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88風災 阿里山五日內總累積降雨突破3000毫米, 其中連續兩天皆破1000毫米,連續三天皆破350毫米的舊超大豪雨標準。 因此,全球暖化已經改變了地球大氣,帶來嚴重的降雨。 至於,秋颱的共伴效應的降雨記錄,不像梅雨、西南氣流、颱風, 和暖化一般沒有太大正相關,但仍有一些關係就是。 也還好沒有和暖化如此相關, 若是共伴效應也和暖化強烈正相關,那後果真的就不敢想像了。 因為共伴兩字本身就是水+水。 秋颱共伴效應的降雨驚人紀錄分布較平均,從早期到近期都有紀錄, 比較著名早期如1987年琳恩颱風,近期如2010年梅姬颱風。 而最強烈的共伴紀錄都較早期的紀錄,晚期至今的共伴效應則溫和多了, 雖然如此,但仍不可大意。 最強烈的共伴效應 目前有兩筆,一筆是謎,一筆是正式紀錄 (謎)1967年解拉颱風+東北季風 宜蘭新寮三日內總累積降雨突破2700毫米,其中單日降雨1672.6毫米。 這個紀錄太驚人不被正式承認,但本身紀錄完整,因此事實如何成謎。 另一筆紀錄同樣誇張,而且為氣象站所創下。 (正式紀錄)1969年芙勞西颱風 大台北地區大屯山鞍部氣象站的觀測 連續三天皆破500毫米的新超大豪雨標準, 連續五天皆破200毫米的大豪雨標準, 連續七天皆破130毫米的豪雨標準。 換句話說大雨滂沱的概念連續下了一星期,想像偶像劇可以拍一周大雨。 在台灣正式的降雨紀錄中,一筆最強,一筆最持久的紀錄: 2009年8月破天際降雨為台灣降雨史上空前, 1969年10月連續大豪雨為台灣降雨史上空前。 當然要留意的是, 未來颱風+西南氣流受到暖化影響,可能持久; 而共伴效應當然也不能忽略1967年解拉颱風非正式紀錄的強降雨, 因為儘管非正式紀錄,但不代表未來不會出現類似的共伴強降雨。 只是共伴和暖化的關係值得探討就是了。 昨日的共伴之後, 回到今天開始,太平洋高壓開始西伸,東南風持續加強, 卡努外圍的雲雨帶掃進東南部,東南部受外圍環流影響首當其衝, 因此台東成為今日苦主, 南部因為東南風與偏南風上來,因此今日雨量比昨天多, 中部則因外圍雲系和偏南風也容易降雨, 而雨量較少,地區將移轉到桃竹苗一帶。 模式預報, 今明兩天偏南風持續加強,加上午後熱力作用, 因此中南部可能有一波大雨,甚至山區要留意豪雨或大豪雨了。 而太平洋高壓持續西伸,明天開始溫度恢復熱情, 後天天氣穩定更熱,再來又是留意菲律賓東南方了。 簡單說說的結論是: 模式顯示中南部今天起有一波明顯降雨,因此要留意出現的大雨,山區要留意豪雨了。 至於東部迎風面,台北東邊和宜蘭注意地形與東南風降雨,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者劉沛妘/台北報導

受到輕颱奈格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的「共伴效應」,今天北東雨勢最為明顯,明天開始雨勢趨緩。(圖/中央氣象局)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央氣象局說,在雅浦島北北西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,向西移動,時速15公里,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。另一在日本南方海面熱帶性低氣壓,向北北東移動,時速25公里,也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。

ozanharol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